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衔接通常采用3种方式,柔性衔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衔接和刚性衔接。在工程实践中,怎么判别一个节点归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衔接主要是看其滚动刚度,刚性衔接应不会发生明显的衔接夹角变形,即衔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越5%。半刚性衔接则介于二者之间。梁柱的半刚性衔接能够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衔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其规划要求如下:
(1)端板衔接在端板衔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安置。压力能够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数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衔接用上下角钢衔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衔接角钢在弯矩效果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因而,角钢衔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1.刚性衔接这种结构假定梁柱衔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滚动,衔接能接受弯矩。铰支衔接这种结构假定结构接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笔直剪力,不传递弯矩。这种衔接能够不受束缚的滚动。
2.在钢结构结构的传统剖析与规划中,为简化剖析规划过程,梁柱衔接被认作抱负的铰接衔接或彻底的刚性衔接,而且认为:
衔接对滚动束缚到达抱负刚接的90%以上,可视为刚接;在外力效果下,柱梁轴线夹角的改变量到达抱负铰接的80%以上的衔接视为铰接。采用抱负铰接的假定,将意味着梁与柱之间没有弯矩的传递,就滚动而论,用铰连在一起的梁和柱将相互独立地滚动衔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方针来表征:抗弯刚度,滚动刚度,延性(滚动才能)。
抗弯承载力是衔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刚性衔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才能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才能,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地震区的结构应该要求更高,表现“强衔接-弱构件”的准则。
关于柔性衔接则只要求其抗剪才能。半刚性衔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衔接之间,有必要具有必定的抗弯才能。
衔接的滚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表现,它不是常量,滚动刚度对结构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对变形的影响需求结合正常运用极限状况进行剖析。为此,应调查衔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效果下的割线刚度。刚性衔接的刚度,理论上需求到达无限大,但实践上只要到达必定的限值就能够看作是刚性衔接,问题在于怎么从数量上做出界定。滚动才能归于延性方针,塑性规划的结构要求塑性铰部位有必定滚动才能,以便后续的内力重散布能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