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将建五大体系
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建筑进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但沈阳主管部门也意识到,沈阳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去库存形势严峻,市场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装配式建筑发展同样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策落实不够到位、配套体系不够完善、市场气氛不够浓厚等问题。为此,要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工作和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市场拓展、产业配套、技术推广、工程监管、政策扶持“五个体系”建设:
一,推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
不断扩大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全市的应用范围,加快推进装配式技术在市政道桥、地铁隧道、轨道交通、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全面推进砼预制楼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空调板等水平预制体系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水平,积极推进预制砼梁、柱、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应用,有效解决外墙砖脱落等质量通病,十三五期间,凡政府投资的房建项目,其整体装配化率不低于50%。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预制率水平逐年提高。
二,推进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技术应用
钢结构、木结构技术相比砼技术更加绿色、节能、环保,更适合在严寒地区应用,对消化钢铁产能,提高建筑品质意义重大。沈阳将加快推进预制保温围护一体化外墙板在钢结构建筑及多层、高层住宅中的应用,建成一批钢结构体系住宅示范项目,并在学校、医院、环卫用房、公共停车楼等政府投资工程中全面推广钢结构技术。同时,探索钢+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木结构建筑在新农村建设、自然生态建设、园林建筑、休闲养老建筑中的应用,建设一批钢木、钢混结构的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
通过逐步升和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环保要求及验收标准,推广应用建筑产业化技术和产品部品,为装配式建筑推广提供动力支撑和技术保障。强制淘汰落后建筑技术和产品,对不符合绿色、环保、节能理念和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的落后建筑技术和产品强制淘汰,为科技含量更高、更加绿色环保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制订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导则,开展预制阳台、外墙等构件标准化图集和施工临时用房、围墙、公厕等一系列标准化设计图集的研究编制工作,推动整体厨房、卫浴等系列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标准和居住舒适性标准。
四,探索适应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财税激励机制
给予建筑产业化优势企业资金补贴,用于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和固定资产投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及生产,现代建筑产业化科技研发、推广培训和设立科技公共研发检测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通过普惠的财税政策,培育建筑产业相关的生产、服务企业进入市场,促进市场繁荣和自由竞争,提高建筑产业化技术产品的服务质量,逐步降低市场价格。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建筑产业化工程定额管理机制,健全工程量清单和定额体系,满足建设工程全过程不同设计深度、不同复杂程度、多种承包方式的计价需要。清理调整与市场不符的各类计价依据,充分发挥造价咨询企业等三方专业服务作用,推行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服务,为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提供保障。
五,推动建筑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积极推广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下的应用,在建筑产业化项目中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加快编制BIM技术应用、数据交换、模型交付、验收归档等导则,引导建设参与各方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转变项目管理和生产方式,利用BIM技术为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和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建立基于互联网+现代建筑理念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新路径,把现代建筑产业打造成为外向型经济导向产业。通过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的优势,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削弱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向更广范围推广产业化技术和产品,力求通过扩大销量形成规模效益,降低产品价格。探索建筑产业化工程信息化大数据项目审批监管新模式。